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目錄 購物車 {{currentCart.getItemCount()}}
香港戰後建築檔案——1950至1980年代的現代建築故事

香港戰後建築檔案——1950至1980年代的現代建築故事

袁偉然、何慧心、陳卓喬
三聯書店
2025


NT$1,120
{{shoplineProductReview.avg_score}} {{'product.product_review.stars' | translate}} | {{shoplineProductReview.total}} {{'product.product_review.reviews' | translate}}
{{amazonProductReview.avg_rating}} {{'product.product_review.stars' | translate}} | {{amazonProductReview.total_comment_count}} {{'product.product_review.reviews' | translate}}
數量 組合數量
一次最大商品購買數量限制為 99999
該數量不適用,請填入有效的數量。
售完

商品存貨不足,未能加入購物車

您所填寫的商品數量超過庫存

{{'products.quick_cart.out_of_number_hint'| translate}}

{{'product.preorder_limit.hint'| translate}}

每筆訂單限購 {{ product.max_order_quantity }} 件

現庫存只剩下 {{ quantityOfStock }} 件

若想購買,請聯絡我們。

商品描述

戰後香港社會面對人口暴增、重建需求,採取世界風行的現代主義設計,追求簡潔,強調功能性和實用性。由本地工匠實踐舶來的建築理念,選用本地的材料,並因應氣候及社會環境,逐漸發展成屬於香港的融合多重文化與思想影響的建築體系。本書探討1950至1980年代香港建築發展的不同階段,以建築故事作為切入點,串連香港與亞洲以至世界其他地區的建築脈絡,回應「香港建築缺乏特色」的迷思,同時在無盡長河中找到「香港建築」的位置。

本書不僅是文字記錄,圖像素材多元,包括來自世界各地機構與建築師家屬所得的歷史照片、圖則、渲染圖、手繪圖等,以及研究團隊仔細爬梳後所整理的時序表和立體模型圖,希望在文字以外建構豐富的視覺敘事,重現已消失的戰後建築面貌。


目錄
推薦序一 重塑與續寫:香港公共建築的黃金年代/馮永基
推薦序二 香港現代主義的精神/何培斌
推薦序三 以文字編織的香港建築歷史紀錄片/彭展華
推薦序四 散步香港建築烏托邦/黃宇軒
推薦序五 摩登思潮/吳韻怡
自序

0「Failed in London, Try Hong Kong」?從古典到摩登
0.1摩登輸入者:帝國建築師、私人建築師與工務局的多重源流
0.2舶來品:早期摩登與英國的交會
0.3加冕史畫:新伊利沙伯時代的建築起源
0.4冷氣機還未有普及前的熱帶現代主義

1一改再改?十年磨一劍的香港大會堂
1.1兩個大都會,兩個大會堂
1.2大會堂規劃的前期初探:華人組織參與籌建大會堂
1.3大會堂規劃的前期初探II:平行時空的大會堂方案

2摩登試驗場:建築教育落戶香港
2.1初試啼聲:布朗教授與戰後香港大學的復修計劃
2.2普及教育與校園規劃
2.3延續布朗:加利哥利教授於薄扶林的港大校園擴建方案
2.4國際舞台上香港建築的身影:英屬北婆羅洲的政府建設

3新印象:公共建築及空間角力
3.1政府山規劃與工務司署的設計改革
3.2愛丁堡新填地:干諾道中行人隧道和多層停車場的城市新秩序
3.3現代公園制度:維多利亞公園是繁囂鬧市中的一片綠洲
3.4皇后像廣場:費雅倫與嘉沙地爾的公共藝術合作
3.5前衛的摩登學院演變:專業技術學院和師範學院

4私人執業在公共建設的實踐
4.1從聖約翰學院馬登樓看西環邨:「天子」與「庶民」同樂
4.2市民保健計劃:公共診所、健康院與私人建築師的脈絡
4.3建築師聯袂的成果:蘇屋邨

5民族自強:香港中文大學的現代建築實驗
5.1山城的起點:第一所華人基督教高等學府
5.2無獨有偶的「粗獷」大學地境
5.3司徒惠年代:粗獷主義和中文大學的構件基因
5.4承先啟後:中大建築處

6香港製造:港大建築系首屆畢業生
6.1舉重若輕:王澤生在工展會的建築實驗
6.2自給自足的「華富模式」
6.3港產建築師在加國的建築實踐
6.4糅合傳統與現代:斯里蘭卡女建築師在港大

7國際舞台上香港建築的身影
7.1在大阪世博中揚帆
7.2何弢與東亞大都會聯盟
7.3匠人與開發者:兩種建築師在香港的交織

後記
附錄一 戰後建築年表
附錄二 建築模型圖集
圖片來源
鳴謝
參考文獻

了解更多


相關產品